規范監管:太陽能行業的“陽光大道”
來源: 嘉興太陽能協會 http://www.jxtyn.com/ 2010年07月23日
引言: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剛剛開始扶持一個產業發展的時候,總是低標準松要求“放水養魚”,但當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標準太低監管松懈反而可能阻礙產業的健康發展,使產業陷入瓶頸而徘徊不前。生態產業也是如此。
警報:市場萎縮
“西南市場失利!西北市場失利!山東告急,安徽告急!……”
不知何為,素有“太陽能熱水器之鄉”之稱的嘉興海寧,如今頻頻“丟城失地”,在全國市場遭遇冷遇。“今年我們的形勢不好!”國內著名的太陽能真空集熱管供應商——浙江錢江潮光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徐建良一見面就這樣告訴記者,“去年我們沒有停過產,根本沒有什么淡季;今年就不行了,市場上一說淡季,我也感覺到冷了!下半年我們肯定要減產。”
對此,家電下鄉中標品牌——浙江家得樂太陽能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劍平也表達相同的感受:“今年的市場明顯沒有去年的好。”同時許劍平也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自08年以來的家電下鄉提前透支了一部分市場,再加上今年各地多雨水天氣等原因,整個國內市場確實較去年有所下滑。 “但其實從全國市場來看,今年下降的量并不是太大;但是我們嘉興這一塊今年下降的要比全國平均的量大很多。”徐建良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各地的太陽能產業都在興起,產能過剩了,所以由于逐漸喪失了成本優勢,嘉興企業在全國的市場份額越縮越小,已經被擠掉了不少。原先如西南的云南、貴州,西北的甘肅、陜西等地,原先都是嘉興的市場,現在這些地方地方已經完全被當地企業所占領,其他地方也開始出現類似的情況,由此就發生了本文中一開始所提到的一幕。
危機:“草根”現狀
在由中國家電協會指導,嘉興太陽能協會主辦的“太陽能家電下鄉一周年研討會”上,嘉興市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徐朱靈表達了他對嘉興太陽能行業發展前景的憂慮:“太陽能熱水器產業是一個亂象叢生的草根產業,近年來高速發展所帶來的行業危機已經集中爆發,如不反思、調整、規范、轉升,似多米諾角牌那樣的倒閉潮必將接踵而來,解決行業問題已成為太陽能企業發展的關鍵。”
徐朱靈告訴記者,目前嘉興僅海寧一處的真空集熱管生產線就有360多條,年產量可配套800萬臺太陽能熱水器。今年以來產能嚴重過剩,產品積壓、半停半工現象非常嚴重。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入行門檻低,對企業技術、資金方面的要求都不高,往往投資十幾萬、夫妻兩個人就能搞起一條生產線,所以雖然在海寧現有太陽能熱水器相關生產企業1000多家,但真正具有公司性質的企業不過幾十家,年銷售額過5000萬的更是屈指可數,絕大多數都是這些家庭作坊式的生產企業。由于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協作意識不強,加之一些企業主沒有什么長遠的目標,只想快速賺錢收回投資,同質化的競爭導致“價格戰”成為大家唯一的撒手锏,使得行業在短期內變成成了“紅海”,產品價格直逼成本底線。 “價格戰”就要求企業在成本控制上多做文章,于是就出現了很多偷工減料、簡化流程的現象:真空集熱管涂層越來越差;保溫桶桶壁用料不斷變薄,保溫層甚至以塑料泡沫濫竽充數;支架改用更加低廉的薄帶鋼。過分地通過不正當的手段降低產品成本,導致產品質量非常低劣。2003年海寧市質監局對全市太陽能熱水器的抽查,其合格率僅為72.7%;2005年11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家用太陽熱水系統(太陽能熱水器)產品抽查結果名單,海寧地區除了兩家企業以外,其余的太陽能企業全部榜上有名。不僅海寧如此,全國各地興起的太陽能熱水器產業也都在重蹈嘉興的覆轍,陷入無序、惡性的“價格戰”競爭之中。徐建良告訴記者,他的公司主要是為國內一線大品牌供貨的,但現在也有一些客戶貪圖價格便宜,去采購一些劣質的真空集熱管。“在業內沒有人會說我老徐的管子不好,但是有些人就是會為了利潤去犧牲品質買劣質的便宜管子……有些管子的銷售價甚至比我的成本價還要低,可見質量是怎么回事了。” 但正是由于對品質的不重視使得太陽能熱水器的平均使用壽命由國家標準的15到20年,縮短為現在的平均不過兩三年,家用電器變成了“快速消費品”。太陽能熱水器的市場形象在消費者的心目中一落千丈,這也難怪在海寧這么多家太陽能企業中,竟沒有在誕生一個在全國叫得響的整機品牌。這樣既損害了消費者利益砸了市場,也阻礙了產業的健康發展,始終脫離不了“草根”的境遇,是大家都輸。
希望:規范監管
由此記者產生了一個疑問:太陽能行業明明是新能源產業,是朝陽產業,怎么一下子就過剩了,成了“夕陽”產業了呢?徐朱靈這樣回答記者:目前的產能過剩是低端產品過剩,行業本身的發展依然是充滿希望的。但是由于市場發展不健康,高端市場建立不起來,行業一直處在低端、無序的發展環境中,停滯不前,甚至開始惡化。因此,規范行業、提高標準、加強監管,可能是幫助太陽能行業解決自身問題,促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關鍵。徐朱靈指出:在行業剛開始起步的時候,放低要求放寬監管是對的,有利于行業快速發展。但到了一定階段就要設置門檻、提高要求,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太陽能還是個新興產業,現在我們的國標都還很低。比如真空集熱管涂層的太陽吸收比,國家標準86%以上就算合格了,這個門檻太低了。像‘錢江潮’國內領先的技術可以做到94%,那是最高的。我們現在要求達到92%左右為合格,這樣對企業的工藝、設備就有要求了,整體品質就能上一個檔次!”
現在徐朱靈正在籌劃建立一個行業協會內部的“太陽能配件聯盟”,制定更高的行業標準,要求聯盟成員都要遵守新的標準,來整體提升行業的層次。“但是有一點,我們不是官方的,沒有強制力,這方面還是要相關的技術監督部門、政府來加強監管。” 許劍平對此也表示支持,同時他也希望政府部門能真正把重視生態產業、發展綠色經濟落到實處。“在鼓勵發展清潔能源方面,我們省里相關的一些政策、措施、補貼等,跟周邊的一些省份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跟發達國家比,在力度和方式都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挖掘。”他現在已經在西部地區投資了一個分廠,準備利用當地的廉價資源來擴大利潤拓展市場。徐建良也正在籌劃一個項目,計劃通過提升技術的方式來拓展其在高端市場的發展空間。
徐朱靈雖然已近古稀之年,卻還在為促進嘉興太陽能行業的發展、推廣太陽能的利用而奔波忙碌,他一直堅信:太陽能行業是能真正造福子孫后代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產業,前途不可限量。 新禾商記者王宗耀/文 2010年7月23日